巴塞尔艺术展巴黎展会 2025

展位L15

2025年10月22日 至 2025年10月26日

巴黎大皇宮,巴黎,法国

参与艺术家:纪尧姆·德内尔沃(Guillaume Dénervaud)、关小、汉娜·河(Hanna Hur)、斯坦尼斯拉娃·科瓦奇科娃(Stanislava Kovalčíková)、李美来(Mire Lee)、李泳翔彭祖强

天线空间荣幸宣布将参展2025年巴塞尔艺术展巴黎展会,于1F-L15展位呈现艺术家纪尧姆·德内尔沃(Guillaume Dénervaud)、关小、汉娜·河(Hanna Hur)、斯坦尼斯拉娃·科瓦奇科娃(Stanislava Kovalčíková)、李美来(Mire Lee)、李泳翔彭祖强的作品。

艺博会现场

关小来说,作为她雕塑的陪伴文本,“旋转的天鹅,膝盖紧贴着胸膛”构成了《蓝睫毛》一种优雅又梦境般的氛围。艺术家延续了用短小、寓言般的句子来为作品进行叙事或气氛建构,这是常见的拟态。天鹅的旋转象征着剧烈的自我展示与永恒的舞姿,而那紧贴胸膛的膝盖,则暗示着身体的收缩、内心的防御与局促不安,“蓝色的睫毛”则赋予雕塑一种梦境般的神态,仿佛是孤寂与奇诡的化身。同时,关小个展“少年”(Teenager)近期于维也纳美术馆呈现,展期至2026年1月11日。

 

在巴西第14届南方共同体双年展的最新委任作品中,李泳翔延续了其对“头雕塑”的探索,通过橡木切块构件,建构如立体拼图游戏般、可灵活组合的装置绘画雕塑。作品《Between Eyes and Brains》(2025)延续了艺术家反思现代性“解刨式视觉”(anatomical visuality)对隔离和局部的强调,从而发出对所谓“深奥”或“科学”观看方式的幽默调侃。作品里指代观察的“眼”和象征思考的“脑”在被抽离成可供观者审查索引的同时,在绘画和空间的游戏里,两者既互为掣肘,也唇齿相依。在折叠之间,作品隐射观察和思考中二元对立模式的虚构性。

李美来最新“头部”(Heads)系列雕塑作品延续古典半身像展示传统,同时融合其长期以混凝土、工业废料为媒介模拟人体与骨骼形态的创作特征,以制造心理张力与创伤观念。作品呈现头骨般的轮廓,混凝土表面模拟出骨骼的质感,以奇异的方式彼此扭结,仿佛指向某种古老的物质与生命形态,它们不完全属于人类,却由人类工业的部分生成。在身体系统的建构与瓦解之间,营造出一种既疏离又亲密的氛围,当观者深入其中,我们得以窥见自身经验中那些无法被言说的生命强度。

《亚当》(2025)与《夏娃》(2025)同作为斯坦尼斯拉娃·科瓦奇科娃对创世纪神话解构的作品,艺术家戏仿米开朗琪罗《创造亚当》中的经典构图并分为两幅作品来完成。在《亚当》(2025)中,暗蓝色的天际线下满布着画面的空阔飞机跑道,原本神圣的触碰场景也不再存有伊甸园的梦幻和渴望,亚当惊慌地看向他方,这是欲望的暗流涌动,或是戏谑忠告的散失?

纪尧姆的新作中,世界仿佛被一场无形的部署所触动。生命的流体与当今的混沌世界似是在互为吞噬的循环中共生,《逆转者-全面部署》(Reversers–general deployment, 2025)延续了油彩与铅笔交织而构成的密集纹理,管线般的形体与胞状的气泡共同膨胀、纠缠,仿佛在描绘一个有机世界与人造系统同时“呼吸”的瞬间。那些似乎具有神经感的线条不断自我增殖、延伸,却在更深处显露出一种被战争、能量与信息系统共同编排的焦灼节奏,一种视觉上的脉动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被艺术家所建构的不断扫描、重绘的世界。

彭祖强的个展“Afternoon Hearsay”(四散)近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The Common Guild开幕。同时,艺术家首次亚洲美术馆个展将在11月呈现于上海外滩美术馆。其实验性胶片新作《Traitor, corroded》(叛与蚀,2025)揭示了艺术家近期实践中对于历史、媒介与个人经验间复杂关系的探讨。通过将一段封存的电影胶片进行转印,并运用明胶蚀刻工艺(Mordançage)化学侵蚀负片,再将其至于暗房放大机下,最终呈现出色层剥蚀的残影静帧效果。在此,原始的电影片段已不可辨别,叛逃于在时间与媒介的作用下逐渐被侵蚀、再塑的既定叙事主体,最终成为档案系统内一处无法复原的断裂。

汉娜·河的作品基于重复性的手工劳动,她常以精密绘制的网格系统为绘画基底。《Threshold》(阈限,2024)以振荡波形式显影,沿着画面上缘居中的银色圆点,垂落一串隐约似人形的轮廓,在黑色网格背景上划出断裂的正弦波轨迹。秩序化的视觉语言唤起永动与无尽轮回的意象,有几何特质的画面从认知层面延伸至具身体验,使观者在矩阵般的作品面前,获得灵性体验中临界状态的共鸣性感知。

图文致谢艺术家及天线空间

公众号名称:天线空间ANTENNA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