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参加OCAT X KADIST群展项目“共同的____”,OCAT上海馆

2022年8月27日至2022年10月23日

    天线空间荣幸地宣布艺术家李明参加2022年OCAT X KADIST青年媒体艺术家项目展览单元「共同的____」,展期为2022年8月27日至2022年10月23日。

    关于展览

    今天,我们正经历着——被人工智能、算法系统、区块链技术等技术围建的新媒介时代,这也是一个承载着个性化偏好,推行分布式模块,并以共同发展为未来愿景的时代。若从语言学的角度理解,新媒介时代的到来,正在为以形式改造意义的“神话”[1]系统提供更多的新载体,但事物之“自然”也随之被进一步消解及覆盖。[2]始于对这一现象背后新常态的共通感受,展览结合艺术家形态多元的作品创作,通过三个篇章引出“共同”(solidarity)这一概念,去探讨不同向度中的文化符号是否因媒介发展而产生认知危机。

    全面动员的星球

    不可否认,相对于具象物质的共同属性,抽象的共同显然更具诱惑——它不受限于条件或地域,甚至可以被运用在任何维度,诸如对地表之上的物质,以及地底之中的能量进行全面动员的行星维度。[3]展览于此开篇:包裹着行星的大气粒子在计算机模拟的“虚拟神谕”下敲击着人类器具;代理人类进行远征任务的太空机械向下而坠;工业城市中被勘探的地球能源被向上运送。这些具象情境暗示着我们:行星维度下的“共同”不仅在于证实不同物种和物质的抽象性共生,更多应关乎认知自身在此共生系统中的位置。在人类学家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看来,人类之所以对其自身以外的自然物产生共生意愿,是由于已不再存在一个仅作为标准、陪衬、储备、资源、公共垃圾场且服务于政治之自然。[4]“共同”的概念由此被重新召唤、定义并自洽出新的形态结构逻辑,以再划定星球危机下各自的利益与责任。

    被指引的群体

    从拉图尔的观点来看——具体的社会形态催生出抽象的共同。但是否也同时存在着反向的逻辑,即抽象的共同启动了具体的社会形态?沿此疑问,展览第二章节从行星尺度拉回到人类社会领地,在具体的历史、族群、基建及生存空间再度展开对“共同”的辨识:一次主观或偶发的交汇映射在集体记忆中,暗示着个体与公共空间之间的联系。当我们试图去拆解这些复合图像时,或许会发现真实存在的或是一种“群体性指引”(collective instruction)。[5]因指引而显形的“共同”在具体的物理空间,如异质的边疆风景、重饰的电台遗址、有限的居住单元、废弃的海景招待所中得以一一具化。不止于此,物理空间已非现今人类社会的全貌,自宇航员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的那一刻起,人类社会便转向为一个“巨型空间站”,社会的各项功能都纷纷脱离原位而进入同一轨道。[6]信息技术物是为轨道中的一种不可见之“显影剂”,通过卫星天网系统、互联网边界和大数据应用等一系列信息治理技术在云端显现出新的共同秩序,并带来新的经验——因没有实际的锚地和比照而始终难以着陆。

    之间的身体

    星球和人类社会领地之间的公地,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向处于其间的身体,它的形态、感知、历史与主体构成。如果将“共同”理解为一种外化形式,那么“之间”更趋向于“共同”的内在结构,其既连接着相邻的元素,亦对固有的二元关系提出有意识的怀疑。借由学者伊芙·赛菊寇(Eve Sedgwick)的概述来说,“之间”(beside)包含着——渴望、识别、代理、排斥、并进、偏向、模仿等多向关系。[7]围绕着生殖与精神、情感与心智、地缘与经济,屏幕中的身体意图还原出“之间”的复杂关系——与数字分身的共处、与情感对象的共诉、与相似经历者的共情。在此过程中,矛盾同时显现:数字分身是被孕育的新生命还是被复刻的机械品?亲密关系如何同时容纳信任与逾越?相似经历能否达成共情的有效性?这些矛盾再次指出反思“共同”的必要,并将其重构为一种包容且多变的临时呈现,而非一个仅仅作为“我与他者”[8]的笼统概念。

    参考文献

    [1] 此处的“神话”一词引自于罗兰·巴特在“神话学”方向的讨论。

    [2] Paul de Man, “Roland Barthes and the Limits of Structuralism,” Yale French Studies 77 (1990): 182-183.

    [3] 许煜, “形塑一种行星思惟,” 张至维 译, E-flux Journal #114 (December 2020), https://www.e-flux.com/journal/114/383940/n-a/.

    [4] Bruno Latour, Politics of Nature——How to Bring Sciences into Democracy, trans. Catherine Porter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58.

    [5] 苏珊·桑塔格,《关于他人的痛苦》,黄灿然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第75-76页。

    [6] 让·鲍德里亚,《恶的透明性:关于诸多极端现象的随笔》,王晴 译,(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9),第36页。

    [7] Eve Sedgwick, Touching Feeling: Affect, Pedagogy, Performativity, (Durham & Lond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3), 8.

    [8] Chandra Talpade Mohanty, Feminism without Borders: Decolonizing Theory, Practicing Solidarity, (Durham & Lond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3), 7.

    文字及现场图致谢OCAT
    参展艺术家:曹澍、郭城、胡伟、李明、刘昕、刘雨佳、彭祖强、沈莘

    展览现场

    相关艺术家

    公众号名称:天线空间ANTENNA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