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 2024

2024年3月26日 至 2024年3月31日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展位 1B26


天线空间在2024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呈现十五位艺术家的作品:艾丽森·卡茨(Allison Katz)、程心怡、崔洁、丛丛、关小、红妍、李明、李美来(Mire Lee)、傅强(Owen Fu)、尉洪磊、周思维、王伊芙苓韬程(Evelyn Taocheng Wang)、约瑟夫·耶格尔(Joseph Yaeger)、斯坦尼斯拉娃·科瓦奇科娃(Stanislava Kovalčíková)、丹尼尔·杜瓦 & 格雷戈里·吉奎尔(Daniel Dewar & Grégory Gicquel)。展位号1B26。

程心怡画作中普遍且微妙的张力横亘于所描绘对象间那些疏离、亲昵与动态权力的罅隙。作为对主体间关系的折射,双肖像构图在她的绘画里呈现出一种渐进的序列:与往常的意向不同,《Brothers》(2023)旨在描绘对未来有共同理想和憧憬的人之间的情义。约瑟夫·耶格尔石膏底实验是从电影与网络视频中剥离的扁平图像中获得了殊异的肌理,这些凸起、滴落与细密的孔洞挣脱了图像的均质与连贯,并不复现任何具体的情节。王伊芙苓韬程以独到的幽默和诗意探讨文化同化、性别和阶级表达等主题,以非对抗性的方式为冲突断裂的世界留存点滴温柔与狡黠,将绘画语言和跨文化经验统一中充盈着感性能量的日常闲趣里。

尉洪磊的创作构建了一个开放的视觉文化系统,以多变的符号体系来传达物的本质;这些雕塑指涉着任何的形状在空间中所带来的身体感受,它们在物的序列中变迁而并不依存于文本;能指与所指间那些暧昧不明的隔阂使两者同时充满可塑性,尉洪磊使作品的视觉形式与名字之间保持开放关系,以此延展出无限的诠释空间。丛丛将个体经验以丰富的痕迹留存,深居简出的生活状态使她窥见了平凡中的丰饶,又始终秉持一份澄澈与审慎,观察着纷扰流变的外界。

周思维的绘画过程召唤并转化了那些碎片化的、非线性的、随机的经验,创造了一个充满气氛的色彩空间,图像在其中以缓慢却直接的方式与观者的视觉体验相嬉戏。傅强的三幅作品在有限的色谱里寻求情感深度,这些缺乏传统结构的形状与图像被松散的线条划分或连接,以构建幻想性的视错觉体验(pareidolia),透露着平庸日常下的谵妄;有别于梦境,它更像是一种类语言的心灵遥感(telepathy)。关小的视觉语言拥有令人着迷的熟悉感,但最终却令寻找意义的努力受挫;她致力于探索以视觉沟通的普遍方式,而不受限于可供比较的文化框架——这是一种内在的理解,是可以被任何意识所觉察的愉悦。

李美来而言,她的作品中所展现的吞食癖(Vorarephilia)和排泄欲望仿佛一场困惑的浪漫;这种骨肉相融的虐恋实践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它绵延至一切生物、造物与实体的疆域,作为主体负型的怪物在重新缝合的文化碎片中死而复生。崔洁的城市系列绘画联结糅合了过去与当下的城市视野,并转化为她对于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乌托邦式的新展望,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引发观众的集体记忆。而英法艺术家组合丹尼尔·杜瓦与格雷戈里·吉奎尔的雕塑也在对经典主题和传统技法的扬弃中体察着当下。艾丽森·卡茨的新作《Between the Cock and the Bed》(2024)回应着Edward Munch的绘画传统与Jasper Jones对相同主题的研究,勾连起一场跨越艺术史的对谈。

红妍擅于捕捉、描绘平和日常中那些尚未被参透的片段。于她而言,绘画如同札记,而语言则意在凝练;画面的色彩随着时节与周遭的变迁而更替,那些点到即止对象未经琢饰,却透露出与世界相处的智慧。斯坦尼斯拉娃·科瓦奇科娃的绘画既承接了东正教神秘主义的装饰传统,也拥有湿壁画的亘古与斑驳,其所呈现的沁入骨髓的锈腐质地与漫长的创作时间相呼应,并类比着阅读的过程:在破坏、重写与复绘中拨开历史与记忆的厚重地层。李明的作品巧妙地将行为、录像和声音融为一体,以独特的视角解析着周遭现实和文化现象;同时将个人、摄像机与观众意识的互动链延展至对空间、边界与出口等社会语境的研究。

作品

公众号名称:天线空间ANTENNA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