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8日至2016年4月25日
刘鼎:李建国生于一九五二年
刘鼎在天线空间即将开幕题为“李建国生于1952年”的个展,展览题目中的人物名称借用了北京摇滚乐队鲍家街43号于1997年发行的一首歌曲《李建国》。正如歌曲中的主角李建国是上个世纪90年代步入中青年的整整一代中国人的肖像:有一份好工作,一个好生活,有老婆孩子亲戚朋友却很失落,刘鼎在展览中通过一连串“轶事”来描述塑造并界定了新中国建国以后出生的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复杂的意识形态特征和历史构造。正如歌中所唱道:“你一定在那儿见过他,他的名字叫李建国。 如果你问他是谁,他就是我们每个人。”
刘鼎的创作具有独特的书写特征,以及对历史的反复关照。自2010年以来,他系统性地通过写作、作品创作和展览策划等多重实践开展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题的研究和论述。这个研究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视角,重新正视和评估其作为一种社会生活组织的逻辑和意识形态的载体对于中国当代文化和精神的价值取向的持续影响和塑造,并揭示和分析其作为今天中国的艺术创作和艺术论述的一个主要基础而存在的现实。
“李建国生于1952年”是刘鼎在天线空间的第二次个展。对艺术家而言,此展览与其2014年的个展“华盛顿湖”有着潜在的对话关系。在“华盛顿湖”中,艺术家通过对个人旅行的体验记述,牵涉出对多重的、交织的和隐蔽的意识形态框架的深描。“李建国生于1952年”是这种以个人视角所开展的“历史书写式”创作的延续,将个体生命和意识形态框架混杂在一起,编织了一个既具有独特性又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个体“李建国”。
此次展览展出刘鼎创作的30多件全新作品,是继刘鼎去年在伊斯坦布尔双年展和亚太艺术三年展中推出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相关的油画和诗歌作品之后的又一系列新作。展览中从开始到结束始终保持双重叙述的结构,与其说描摹了一幅李建国的肖像,还不如说是对于李建国所存在的生活世界的价值基础进行拟人化和历史化的细描,在个人和社会事件的交织叙述中勾勒文化政治中的个体处境、遭遇和抉择,以及个体化的社会领域和政治历史图景。刘鼎的创作是一项对当代艺术创作和思想的存在进行溯本求源的长期工程,而艺术家所希望的是通过凝视历史和现状而最终达到自我理解和确立自我叙述的最基本立场和出发点。刘鼎始终专注于在艺术创作中深入探索讨论文化主体性问题的可能视野,从“起源性”问题和整体的历史视野来理解今天中国的文化形式和价值。
艺术家简历
刘鼎(1976年生于江苏常州,现居住于北京)是艺术家和策展人。他的作品曾经在英国泰特美术馆、特纳美术馆、布里斯托Arnolfini艺术中心、奥地利维也纳艺术馆(Kunsthalle Wien)、挪威奥斯陆Astrup Fearnley现代美术馆、巴西圣保罗国家美术馆、德国卡尔斯鲁厄ZKM新媒体艺术中心、瑞士伯尔尼美术馆、比尔PasquArt艺术中心、意大利都灵Sandretto Re Rebaudengo基金会、韩国首尔市立美术馆、美国旧金山Luggage Store艺术中心和西雅图Frye美术馆、中国北京伊比利亚艺术中心、上海当代美术馆和广东美术馆,以及台北市立美术馆等机构展出。他曾参加过2015年伊斯坦布尔双年展、2015年亚太三年展、2014年上海双年展、2012年台北双年展、2009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2008年首尔媒体双年展和2005年广州三年展。作为策展人,他曾共同策划“小运动:当代艺术中的自我实践”于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2011),并于2013年巡回至意大利博尔扎Museion,并共同策划2012深圳雕塑双年展。他撰写和编辑的出版物包括《小运动:当代艺术中的自我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小运动II:当代艺术中的自我实践》(Walther Konig,2013年)、《偶然的信息:艺术不是一个体系,也不是一个世界》(岭南美术出版社,2012年)以及《个体经验:1989–2000年中国当代艺术实践的对话与叙述》(岭南美术出版社,2013年)。
展览现场
作品
-
暮色
3D打印
21 x 28 x 12 cm
2016这是一组被扫描放大后用3D打印机制作出来的案头文玩集锦。
作品信息Information -
1988语言作为问题
布面绘画,黄铜棍,档案
尺寸可变
2016经过了“85’新潮”之后,中国艺术界部分评论家在1988年提出“纯化语言”的命题,使艺术的语言问题再次成为创作中一个显性的问题。学院中的艺术家、官方的评论家、在野的评论家、以及在85新潮中崭露头角的年轻艺术家们纷纷表达了观点。这次讨论在1989年“现代艺术大展”后渐渐落幕。在讨论的过程中,艺术中的语言问题成了一个试金石,折射出了各种价值观的落脚点。
作品信息Information -
哀乐中年
照片
150 X 120 cm
2016四张相同内容的老照片被并置在一起,不同明度的照片浮现在深蓝色的背景上。照片中穿着长衫的中年男人一字排开站在一座牌坊前合影,牌坊上斜斜地挂着一个条幅,条幅上写到“哀乐中年”。这是偶得的一张照片,照片的人物时代已很难被考证了,唯有中年的男人们和条幅中的文字是确切的。
作品信息Information -
北京2015
十张照片,尺寸可变
20162013年后的北京没有巨变,但是不一样了。
作品信息Information -
十人谈
十频录像装置
2016在《十人谈》中,十个屏幕呈现了十段关于艺术的论述和论断。这些如同名人语录的片段是揣摩了在历史中的文化论述中经常出现的论调所摘引、转述和改写的文字。这件作品的创作手法有如2014年以声音装置的形式在上海双年展中呈现的《1999》,同样以一种匿名发言的方式,呈现历史中的集体性叙事。
作品信息Information -
李建国
布上油画
230 X 280 cm
2016在画面中,两个中年男女的裸体背影正在向远方走去,挡在他们面前的需要被跨越的障碍依然不断。
作品信息Information -
手势
布上油画
205 X 250 cm
2016画面深处和云端之间隐藏着这样一段文字:所有的艺术家希望您有健康的身体,每当我读到这样的
语气和语法,总有一丝不安。作品信息Information -
标记
布上油画
250 x 205 cm
20161956年,周扬在一次讲话中,提出了对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采用和推广“不要去推敲它的定义。不管定义有没有问题,我觉得我们不必去强调它。”这种提法对于当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阐释演绎和深入人心起到了根本的推动作用,合法化了政党对于它的意识形态化,其中反复提及的“不要、不管、不强调” 对于今天文化界认识、理解和表述现象和概念仍然是个重要的基因。
作品信息Information -
景区地图
布上油画
280 x 230 cm
2016上个世纪70年代末,之前禁锢的政治氛围开始放松,也激发了整个社会对于新世界与新知识的渴求。本能地占有信息,阐释信息伴随着改革开放蔓延到了今天。这件作品借鉴了公园和景区里在入口处提供景区全貌的地图,将流行一时的思潮、书籍名称等任意标志在由从网络下载而来的各种星球地表拼贴而成的图像上,构成了一个无目的的文化思潮的景观。
作品信息Information -
语境缺失者
拼贴
30 x 21 cm (10 pieces)
2015《语境缺失者》是一组拼贴作品,10张画面中的人物是一些经历不同战争时期的普通人和士兵。这些人物被从已有的场景中裁剪和分离出来,粘贴在黑色的卡纸上。我在卡纸上为这些裁剪出来的人物图片绘制上基座,使他们看起来像一座座塑像,而观众仅能从这些塑像的衣着,依稀分辨出这些人物大概的时代和身份。因为场景的遗失,我们无法更准确地判断这些人物存在的时间、行为、角色和使命等坐标。
作品信息Information -
美国
墙纸
344 x 500 cm
2016这是一张纽约街头任意拍摄的一张照片,这样的照片对于外国游客来说足以证明自己已经到过美国了。同样,从中国的角度来认识和叙述美国,在很大的程度也象是这张浅显的照片一样,所看到的不过是一张清楚而无法让人深入其中的图像。 对于中国而言,美国始终是一个他者,只是这个“他者”已经紧密地萦绕在中国的身边快一个世纪了。在展览叙事中,美国会作为整个叙事的“他者”和“在场者 ”出现。
作品信息Information -
口信
绘画装置
六件绘画,一封信,麻绳
70 x 45 x 25 cm
20161985年底,美国艺术家劳生柏格到了北京也去了西藏,艺术史上给他的此次来访和展览赋予重大的意义,将诸多艺术家在创作上的转变甚至中国艺术领域的转变都归结于他在中国举办的展览。这组作品借用了劳生柏格的视角,假造了他送给北京艺术圈朋友的一份礼物和一封信。
作品信息Information -
无政治身份者
布面丙烯
单张 70 x 55 cm
2016在这组涂鸦式的绘画作品中,反复出现了美国卡通《猫和老鼠》(Tom and Jerry)中猫和老鼠的形象,以及充满斗争感的诗句,他们在画面中互为角色、互不代表。
(画中的诗句摘自1979年出版的《天安门诗抄》。这本诗集收录了1976年清明节前后,首都人民自发集合在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所写的诗歌。在作品中,我所引用的诗句有意略去原诗集中反复出现的“纪念与声讨”之类的话语,只是呈现了其中一些描写景物和表达情绪的语词,但这些词语中仍然渗透着阶级斗争的意识。)
作品信息Information -
路线
石膏雕塑,衣服,花盆, 木台
60 x 130 x 150 cm (木台)
21 x 9 x 9 cm (花盆)
100 x 45 x 32 (石膏雕塑)
2016这件装置作品分别由一尊纪念碑式的雕塑(雕塑中刻画了博伊斯和他的学生在1972年5月1日清扫柏林马克思广场,清理刚刚在此地结束的左翼工人游行所遗留的垃圾。),一只紫砂花盆(1990年代石云款刻花花盆, 制作紫砂花盆的工艺师出生于1940年代并在文革前和期间接受他们的美学教育和形成风格)和一件汗衫(带有奔驰汽车商标的夏日款维修工装)组成的作品。《路线》试图讨论对于“序列”的认识,不管是“政治序列”、“意识形态序列”还是“经济序列”,它们都界定了人的认识和行为的边界。
作品信息Information -
激流
镜子,石头,丝巾
120 x 240 cm(镜子)
130 x 110 cm(丝巾1)
260 x 110 cm(丝巾2)
20161966年,大型歌舞剧“东方红”史诗般地绘制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各个革命阶段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这部歌舞剧的叙事方式深深地影响了那一代的人们。我从一部拍摄该歌舞剧的纪录片中截屏了数个象征性的图像,既有歌舞剧的舞台上所出现的意象,也有台下观众观看演出的群像,并将它们作为图案的一部分,编织成两块绸缎。在展厅里,我将这两块绸缎、礁石和镜子一起组成一个类似自然风景的景观。
作品信息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