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维

    介绍

    周思维(b. 1981,重庆)现工作和生活于上海。2005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

    周思维聚焦于人对于文化的理解以及反之,文化对于人的作用这两方面话题。在周思维的画面中,他将几种视觉和文化惯性糅合在一起,让画面自己发展出新的意图和暗示,熟悉感和陌生感同时体现,留出让人任意解读的可能性。

    近期个展:Secession,维也纳,奥地利(2024即将展出);“每周一部新手机”,天线空间,上海(2020);“最后一座桥”,Kraupa-Tuskany Zeidler,柏林,德国(2019);“美化了家”,天线空间,上海(2017);“示意图 Schematic”,麦勒画廊,卢塞恩,瑞士(2015);“环形工作室”,艾可画廊,上海(2014); “晚霞”,82 Republic,香港(2007)等。

    部分群展:“米修米修 收到信号了吗?”,天线空间,上海(2023);“Blink – The Collection of Trond Mohn”,斯塔万格美术馆,挪威(2023);“众妙之家”,天线空间,上海(2021);“白日美人 Normal Days”,天线空间 x 游牧画廊,天目里,杭州(2020);“那看见万物的、知道万物的,就是万物”,798艺术中心,北京(2020);“Blasted Heath”,A.M.180画廊,布拉格,捷克(2019);“翡翠城”,K11 Art Foundation,香港(2018);“晴空紊流”,天线空间,上海(2018);“我可以看见最细小的东西”,天线空间,上海(2017);“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广州(2017);“2016年华宇青年奖入围展:不隅之见”,三亚(2016)等。

    作品

    展览

    新闻

    天线的线

    文章

    • 科技狂热时代的绘画:周思维的艺术实践和他的近期个展“每周一部新手机” | 文:贺潇

       
      对我们现在大多数人来说,日常的一天是什么样子的?你可能在早上还没完全醒来时,就已经拿起了手机。屏幕上,你昨晚睡着后的信息一个一个地涌现出来,它们比你的闹铃还让人清醒。你准备就绪,匆忙地赶往最近的地铁站。刷一下手机内置的电子钱包,还没等你跳上地铁,车费就已经从你的银行账户中扣除。事实上,你已经想不起来上一次看到纸币是什么时候了。上班途中,你在各种信息收发程序和社交媒体平台之间跳转,以赶上“世界”的步伐。如果时间允许,你会看上几段视频,甚至是在“王者荣耀”里和队友打上一局。与此同时,商业信息广告在移动的地铁车窗外闪动,尽管偶尔出现一些故障,但却像是地铁隧道里的一个内置屏幕,从一个车站延伸到下一个车站,争夺着你的注意力。你早就不在乎这些商业广告了,甚至已经麻痹,不管它们是运动的、循环的,还是静止的。你抵达上班地点,不论你的工作是什么,你大概都会在某个或者更多个屏幕上进行操作。你娴熟地设备操作已成为了你的第二天性,不需要做任何预先考虑。下班的时候,夜色下的城市充满了人造的刺激,让你所有的感官反应都保持活跃。即便你认不出北斗七星,天空中的数百架无人机组成的“星系”也让夜空光芒四射,图像、符号、宣传口号交织起来的轮廓,要比星星更容易辨认。令人望而却步的高楼大厦,不仅在白天的城市丛林里担任着重要角色,争相占据城市风景中最闪亮的位置。夜色中的它们更成为了插电的庞然大物,上面无休止地滚动着同步的信息广告。如此,你已经看到了这幅日常画面。事实上,任何一段语言或者单个画面,都已经不足以描绘出我们的日常;相比于把日常描绘出来,我们或许早已在心里浮现出这幅关于日常的实况录像……

    • 周思维:审美研究 | 文:鲍栋

       
      与同代的很多艺术家一样,周思维的艺术实践也开始于对学院美术,尤其是对现实主义美术的主动背离。中国的现实主义美术通常有两重身份,一是作为一种美学价值与意识型态内容,被作为党派及政府支持和指导的文艺政策的基础,曾经具有唯一的合法性,它包括反映论、阶级论、典型论、“内容决定形式”等一系列的超越于各种艺术门类之上的美学准则。现实主义的第二重身份是在美术中实施这一美学政体的写实主义方法系统,以再现手法为基础,以人物题材为核心,以文学性、社会性的表达为目标等等。延伸到毛细血管的末端,这个方法系统还包括画几何体、画石膏像、画头像、画人体,最后画主题创作,总之就是中国各个美院的保守系科到现在还在教的东西。现实主义与写实主义这两层身份是连在一起的,实际上,两者本来就是一回事,英语中的Realism既是指现实主义也可以用来指写实主义。

公众号名称:天线空间ANTENNA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