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 2021

2021年11月11日 至 2021年11月14日
上海展览中心
展位 W28

天线空间将携艺术家艾丽森 · 卡茨、丛丛、崔洁、王伊芙苓韬程、关小、韩冰、红妍、傅强、李泳翔、周思维,参展2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ART021)。展位号:W28。

多年来,艾丽森·卡茨经常描绘张开的嘴巴,这一图案指涉安德烈·德兰(André Derain)于1943年创作的一件小幅木刻画。卡茨认为这是强调内外的“无序性”,而从语言、饥饿或舌头的角度来进行绘画则是提出并解决了有关品味和命名的问题。《梦之队2019》描绘了2019年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展上她与关小的双人展位。场景的角度和作品的摆放,尤其是《Phil Lips》,呼应了她在2018年的个展“短火缪斯”中展出的《Café Man Ray at the Copley Galleries, LA》。卡茨从艺术史的不同时期广泛汲取主题,屡次引用自己先前的创作,并且让它们与当代的观看场所,比如艺术博览会,发生对话,从而扩展了超现实主义的意义,即超现实不仅存在于内容中,也存在于传播中。

丛丛的绘画舒展诗意,描摹日常,她笔下色彩的搭配富有出自直觉的灵性,却也达成脚踏实地的微妙平衡。她的画面远看兴许抽象晦涩,但近看却是在叙述耐人寻味的生活片段:花园、小鸟、薰衣草、蒲公英。正如《薰衣草之河》中展现的那样,翩跹的橘色画眉、盘旋的薰衣草、跳脱的野兔、静谧的杯具等各色事物在稳定的普鲁士蓝上有节奏地恣意流淌飞舞,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丛丛的绘画鲜有援引,无所依傍,但却能让观者体会到茁壮与生机,正如她所讲述的那样, “我信任自己,我只知道现在我活泼有力,过去的我记不起来,未来的我想不到。”

在过去几十年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的城市建筑和公共雕塑被快速而频繁地建造与拆除,受此启发,崔洁画中的城市视野呈现出复古未来主义的态势,在怀旧的同时展望未来:一些抽象动物或天体形状的不锈钢公共雕塑让人联想起曾经在中国一度流行的审美观念。《上海建行大厦2》中被拆解的风帆形状雕塑和上海建设银行大楼相互适应,形成风格统一的嵌合体。背景的颜色数次渐变,中间的黄色部分与建筑的墙面颜色互为图底,强化了这一景观中的共生关系。这幅作品邀请观众在写实的再现之外,想象城市在过去与未来间的奇妙转换。

传统的文人画着眼于高雅品格,强调诗书画印相得益彰,而本次展出的王伊芙苓韬程的作品则聚焦于节日、时尚以及闲暇等个人化的主题,借视觉挪用以及语言转译来反思中国画所承载的道德伦理。正如艺术家会在过去的跨媒介创作中扮演一系列酷儿或者女性角色,她在此次展示的作品中也塑造了数场幽默风趣的曲折戏码,揭露了文人画中掩藏的表演性。她在《Eastern Chocolates》的日志式自叙中将购得的兔形巧克力与廉价香水并置,而后在《Pasta Ruin and Rabbit Chocolate》里的信函交流以及长卷作品中重新提及这一经历。多语言的文字屡屡出现,它们的用法于正规虽稍有偏差,但总是恰到好处;词语的转换带着不同的意味,在翻译中迷失又发现。

关小的雕塑一直试图在矛盾的事物间制造平衡或者冲突从而实现它们的互相转换。此次展示的树根雕塑尺寸较小,它们由两部分树根拼接,颜色、大小各不相同。艺术家曾受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剪纸作品的影响,追求迥异形色间的碰撞,因而这些根雕部件的人工颜色各有明暗深浅,并且与其天然的材质产生对比和张力。此外,正如古代东方的庭院建筑强调外展空间和内聚空间的错置,本次展出的作品特意以动物抑或植物(《蘑菇》《芽》)命名来指涉室外自然的概念,但这些雕塑却在展陈或尺寸上表现出室内的感觉,从而再次创造出冲突与平衡。

具象和抽象往往在韩冰的绘画实践中呈现出交融与转变的态势,当具象符号经由多层转译被过滤、提炼、破除成为构成图像的碎片,一种崭新的视觉语言便会诞生。艺术家常常记录和表现不同城市的街头景观,由此体现其本身辗转多地的漂流经历。不同于早期依据照片来溶解和重组城市空间的丙烯绘画,这幅创作于上海的《Stone Cold Pros》将稳定的建筑结构后置于画面的远处,而前景的货车集装箱的尾部横亘在观者和建筑之间。纵深关系在均匀的笔触下几近压缩,搬运工人若隐若现的移动轨迹暗示出此番景观的偶然性和不稳定性。

红妍的作品灵感来源于个人的经历和冥想的习惯,她在冥想后会记录下脑海中宏大且空渺的宇宙形象。依托于梦境般的、具有沉思意味的绘画形式,她常常用她轻柔的笔触与神性的色彩构筑作品画面。本次展出的作品尽管描绘了黑猫、小鱼、街道等具象的景物,但贯穿其中的微妙色彩变化始终与灵性的画面一齐温柔地安抚观者的情绪。红妍的绘画创作自发而又迅速,好似通过形而上的舞动来表现一种思想或直觉。譬如在《我是一条小鱼》中,她将自我比拟为不断打转的小鱼,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间划上等号,揭示出荒诞主义的人生哲理。

傅强的创作取材于对于生活的观察和体悟,从而推动我们对于形象的认知。他熟稔线条的使用,使其在所有构成绘画的形式元素中举足轻重。此外,他常常交替使用密集饱和的色调与纯粹或粗糙的油彩,以此展现他对于不同的风格和纹理同样驾轻就熟。他常常在画作中潜藏一些隐匿的面孔以及其他时隐时现的细节,而这些尴尬或诡谲的场景则揭露出我们在平凡的日常中不愿让自己看见的事物。这些看似随意而又严肃的画面,流露出历史和当代的双重内涵;它真诚而幽默,古怪而富有诗意,引导着观众进入肆意流动的状态。

李泳翔在欧洲生活工作十载,这一跨文化经历使得他能够杂糅不同的符号和主题,通过微妙的置换与融合来阐述异质性,从而探究东方主义,装饰性和酷儿美学之间的特殊联系。本次的纸本作品展现了精心设计的错置空间,依附于柜型结构的彩绘图案无疑呼应了先前创作的绘画装置。《Study for “Hydraulic Masc”》参考了亨利·勒尼奥(Henri Regnault)于 1870年创作的油画作品,柔媚氤氲的流动液体讽刺了后殖民进程中暴力的男性气质。而《Study for “Aerial Display”》中异域风格的蛇形曲线与热带风情的高耸植物相宜地共生于同一樽花瓶中,创造出消解他异性的超现实氛围。

周思维的作品画面总是糅合数种不定向的视觉和文化,任由其衍生出各自的意图和暗示,带来熟悉而又陌异的感觉。他笔下的《雪老人》抒发着某种浪漫和诗意,但又含混着现实的经验感悟。当渐趋融化的雪人意象与不断衰老的白人男性间产生修辞化的对读,时间的流逝与身体的羸弱使得被附加的职业、阶级、身份等属性似乎都失去了意义。而在《苹果》系列中,他选用苹果商标作为对象,反复尝试最基础的色彩、光影和构图,从而在科技的极简主义与传统的艺术训练间制造一种张力。

作品

公众号名称:天线空间ANTENNASPACE